不小心脚崴了
正确处理助你 “站稳脚跟”
踝扭伤拍片没骨折
就不用重视吗?

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屈戌关节,作为一个承重关节,踝关节在运动过程中,则会承受身体整体重量的5.5倍。因此踝关节周围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起着同等重要、不可分割的作用。踝关节前后部较松弛,以利于踝关节屈伸活动。内外侧韧带比较坚强,以保持踝关节的稳定性。内侧为三角韧带,分深浅二层,浅侧止于载距突上部,深层呈三角形止于距骨颈及体部。内侧韧带复合体短而厚,固定踝关节的力量较强。外侧踝副韧带可分为跟腓、距腓前及距腓后,外侧韧带复合体长而薄,此外足内翻肌群较外翻肌群强,因此踝外侧韧带较内侧更容易损伤。距腓前韧带损伤可占踝关节扭伤的80%。

临床表现及分型
踝关节扭伤俗称“崴脚”,指的是扭伤致踝关节周围韧带、关节囊等软组织过度拉伸或撕裂。踝关节扭伤是在日常生活、运动、训练中最常见的损伤。
临床表现:踝关节周围肿胀;疼痛,皮下淤青,肤温增高,活动受限。
1、肿痛、肤温高:扭伤过程中导致踝关节周围毛细血管破裂,血流加快,引起炎症反应,故而关节周围出现肿痛及皮肤温度增高的症状。
2、皮下淤青:踝关节扭伤后一般1-3天出现皮下淤青。但存在个别患者扭伤后洗热水澡的情况,导致在扭伤后不久,即出现踝关节周围淤青。
3、活动受限:踝关节扭伤后,周围韧带损伤,导致暂时性的关节不稳,出现不能负重及行走的症状。

踝关节扭伤常见分型:
1、踝内翻扭伤:导致距腓前韧带部分损伤,甚至断裂,处理不当,易导致踝关节不稳的后遗症出现。此分型为临床最常见损伤。
2、踝外翻扭伤:导致内侧三角韧带损伤,一般愈后尚可。此分型相对少见。
3、踝外旋扭伤:引起内外侧韧带损伤。此分型较为少见。

自我处理很重要
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是由骨性结构和韧带结构构成。因此踝关节扭伤过程中韧带损伤的处理尤为重要,不可忽视。

患者在扭伤后,到达医院就诊前,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先行自我处理:
1.休息、固定:
踝关节扭伤后立即休息(尽量不要负重行走,更不能剧烈活动);可用围巾、弹力绷带等临时固定,以备医院就诊时进一步诊疗。
2.冰敷:
踝关节扭伤后尽快冰敷(每次冰敷15-20分钟,每天4-6次,根据自身耐受情况,适当多次冰敷,期间注意保护皮肤,避免局部皮肤冻伤)。
3.压迫:
适当压迫踝关节周围,控制扭伤引起的肿胀(注意观察足踝部皮肤颜色,避免压迫过度导致足踝部缺血坏死)。
4.抬高患肢:
抬高踝关节,促进静脉回流,有利于踝关节周围肿胀消退(抬高于心脏水平之上为准)。
医生诊疗
根据不同的影像学检查结果,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(所有的诊疗方案必须在患者配合休息的治疗基础上才会有效)。
一、不同检查方式的选择:
1、X线:用于评估踝关节扭伤时是否存在踝关节周围骨折。
2、CT:对于踝关节扭伤时鉴别周围撕脱性骨折、周围轻微骨折、不明确的骨折线的判断更为准确。
3、MRI:对于踝关节周围韧带损伤情况的判断最为准确,对于儿童及踝关节扭伤较重的患者,踝关节MRI为首选。
二、不同治疗方式的选择:

1、轻度踝关节扭伤(韧带水肿):注意休息,减少负重活动及剧烈活动4周,配合予以药物内服外敷治疗。4周后开始适当功能锻炼。
2、中度踝关节扭伤(韧带部分断裂):石膏固定,禁止负重活动4周,4周后拆除石膏,开始功能锻炼,可配合针灸、冲击波等理疗,加速康复。
3、重度踝关节扭伤(韧带完全断裂):对于韧带完全断裂的损伤,保守治疗会导致局部瘢痕形成,踝关节可松弛无力,存在习惯性崴脚后遗症的风险较大,建议关节镜下缝合或切开重建修补等手术治疗,可将不良并发症将至最低。
一般来说,对于急性踝关节扭伤后,保守治疗3-6个月,仍存在踝关节不稳等症状,才考虑手术治疗。
3.康复锻炼:
1、1-4周:硬质护踝(石膏或支具)固定,禁止负重及剧烈活动,行患侧下肢周围肌肉锻炼,禁止外翻,禁止自行拆除硬质护踝。
2、4-6周:根据情况拆除硬质护踝或更换软质护踝。开始踝关节屈伸功能锻炼,部分负重到正常负重,禁止外翻。
3、7-12周:负重活动,允许外翻,加强周围肌力训练,同时配合针灸、冲击波等理疗,加速康复治疗。
供稿:骨科 乔松义
温馨提示:本文仅作健康科普,不作为诊疗建议。如有相关症状或疾病,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。文章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,对图片视频作者表示感谢,如有侵权,请留言联系处理。
最新指南解读:
诊断及治疗共识:
1、踝关节扭伤经3-6个月保守治疗无效,引起踝关节外侧不稳(CLAI),可行手术治疗。
2、踝关节韧带修复手术分为单纯修复与扩大修复两类,在经典的Brostrom术式基础上行伸肌支持带或骨膜加强缝合是改良术式,目前为临床治疗CLAI的优选术式。
3、CLAI易引起踝关节并发症,需根据并发症的不同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手段。如影响踝关节功能需行手术治疗,但手术方式的选择需谨慎。
踝距腓韧带手术后康复共识:
1、术后1-2周:硬质护踝保护下,加强下肢周围肌肉等长收缩,被动关节活动仅在非负重模式下有限锻炼,禁止内外翻。
2、术后3-6周:硬质护踝保护下,由部分负重到负重,加强下肢周围肌肉抗阻力等长收缩,禁止外翻。
3、术后7-12周:硬质护踝换成软质护踝,全负重行走,允许外翻。加强踝周围肌力训练,加强本体感觉及平衡觉训练,必要时行关节松动训练。
4、术后13周开始:运动中软质护踝保护,评估康复情况后可酌情去除软质护踝,继续行本体感觉及平衡觉训练。
参考文献:
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治疗专家共识
中国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术后康复专家共识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