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2024年12月1日是
第37个“世界艾滋病日”,
今年我国宣传活动主题为
“社会共治,终结艾滋,共享健康”

什么是艾滋病?
艾滋病,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(AIDS),其元凶是破坏人体免疫功能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HIV)引起的传染性疾病,这种病毒侵入人体后逐渐使人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,最终导致病人因各种感染或肿瘤而死亡。
传染源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。HIV主要存在于传染源的血液、精液、阴道分泌物、胸腔积 液、腹水、脑脊液、羊水和乳汁等体液中。

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性接触(包括不安全的同性、异性和双性性接触),经血液及血制品(包括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、不安全规范的介入性医疗操作、纹身等),经母婴传播(包括宫内感染、分娩时和哺乳传播)。其主要症状表现为:
1、反复发热和盗汗;
2、疲倦、体重迅速下降;
3、频繁腹泻和食欲下降;
4、颈部、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;
5、皮肤紫斑和口腔白斑;
预防艾滋病 构筑安全防线

1、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,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2、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、剃须刀、刮脸刀等个人用品。
3、发生性行为时,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,这样才能避免感染艾滋病。
4、严禁吸毒,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。
5、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(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),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,降低感染的风险。
6、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妇女要避免非意愿妊娠,有生育意愿的要在医生指导下服药,可有效预防母婴传播。
哪些行为 不传播艾滋病

艾滋病可防可控不可怕。面对艾滋病,人类坚持向科学要答案、要方法。在掌握了更多科学知识和防治规律后,研究人员达成共识:艾滋病可防可控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共同努力,关爱生命,行动起来,远离艾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