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结石又称胆石症,是指胆道系统(包括胆囊或胆管内)发生结石的疾病。
胆囊是人体中重要的消化器官,承担着储存、浓缩、排泄胆汁的重任。胆汁在消化过程中能溶解肠道内的脂肪,帮助人体吸收营养。然而,当胆汁中的固醇含量过高,超出了胆汁的溶解能力,多余的胆固醇便会逐渐淤积,进而析出微小结晶。

随着时间的推移,这些微小结晶如同滚雪球一般,越来越多、越长越大,最终就会形成胆结石,常常给人带来不小的麻烦。但,胆结石的形成和我们的饮食习惯息息相关。吃对了,也能预防胆结石。
营养课堂

1、减少饱和脂肪的摄入:例如肥肉、油炸食品、加工食品,并非完全的低脂,因为长期低脂有可能会导致导致胆汁淤积。
2、减少高胆固醇食物:(如动物内脏、蛋黄)可能对部分敏感人群有益,但需结合整体代谢管理。
3、增加膳食纤维摄入:多吃新鲜、洁净的蔬菜、水果及全谷物,能促进肠道蠕动,减少胆固醇吸收。
4、规律进食,尤其要吃早餐:每天定时定量进食,保持规律的饮食节奏。早餐要吃好,保证摄入足够的营养。规律进食能让胆囊正常收缩和排空胆汁,减少胆汁在胆囊内的停留时间,防止胆汁淤积。
5、保证饮水的安全:每天至少饮用 1500 - 2000 毫升水,充足的水分可以稀释胆汁,减少结晶析出。
6、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:维生素 C、维生素 E、维生素 A 以及钙、镁等矿物质对维持胆囊和胆管的正常功能有帮助,能促进胆固醇转化为胆汁酸,降低胆结石的发生风险。
7、忌暴饮暴食:大吃大喝一顿猛吃,食物中蛋白质和脂肪会促进肝脏分泌胆汁和刺激胆囊收缩,胆囊里面的胆汁就会流入肠道帮助消化食物,而胆囊内的胆汁过于浓稠就易结晶,从而导致胆结石的发生。
8、减少烟、酒、咖啡的摄入:胆结石患者应减少烟、酒、咖啡的摄入,这三者都会对胆囊健康产生不良影响,会加剧胆囊收缩、干扰胆汁分泌和代谢,易导致结石排出困难引发胆绞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