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爱耳日|健康聆听,无障碍沟通
全国爱耳日
健康聆听 无障碍沟通
据 WHO 的数据显示,在 65 - 70 岁的成年人里,约三分之一的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,听力损失让他们正常的交流也受到了影响。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,听力损失还是诱发老年人焦虑、抑郁、猜疑等负面情绪的重要因素。
2025年3月3日是第26个全国爱耳日,主题为健康聆听,无障碍沟通。让我一起走进听力的世界,探寻那些容易被忽视的健康密码。
认识我们的耳朵

耳朵又称前庭蜗器,是人体的听觉器官。按位置可分为外耳、中耳和内耳。外耳和中耳是收集声波和传导声波的装置,内耳含有接受声波和位置刺激的感受器。
外耳:
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。耳廓主要起着收集声音的作用。外耳道连接耳廓和中耳。
中耳:
位于外耳和内耳之间,由鼓室、咽鼓管、鼓窦和乳突四部分构成。中耳主要起着传导和扩大声音的作用。
内耳:
结构非常复杂,由前庭、半规管和耳蜗三部分组成。前两部分负责平衡感觉,而后者与听觉有关。
耳部相关疾病

耳部作为人类重要的听觉和平衡感觉器官,其健康状况对个体的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。然而,耳部疾病的发生率较高,常见的耳部疾病包括外耳道炎、中耳炎、听力损失、耳鸣及眩晕等。
外耳道炎:
指外耳道皮肤的炎症性病变,通常由细菌或真菌感染所致,临床表现为耳部疼痛、瘙痒及分泌物增多等症状。
中耳炎:
涉及中耳腔的炎症,常由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窦炎引发,其症状可能包括耳部疼痛、听力减退及脓性分泌物排出。
听力损失:
指听觉功能的减退或丧失,可能由遗传因素、噪声暴露、药物毒性作用或老年性退行性改变引起。
耳鸣:
指一种主观的听觉感知异常,患者会感受到耳内存在持续的嗡嗡声或其他非存在的声音。
眩晕:
通常表现为自身或周围环境旋转、摇摆或倾斜的感觉。患者可能会感到失去平衡,甚至出现恶心、呕吐等症状。
守护听力小课堂
1、正确使用耳机
长时间佩戴耳机,尤其是高音量状态下,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伤。建议选择质量好的耳机,并遵循 “60-60 原则”,每次使用耳机不超过 60 分钟,音量控制在最大音量的 60% 以内。
2、减少噪音暴露
日常生活中,尽量远离噪音环境。如果无法避免,应佩戴耳塞或耳罩等防护用品。
3、正确掏耳朵
掏耳朵是很多人的习惯,但要注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(如指甲、发卡等硬物),以防损伤耳道和鼓膜,引起听力损失。如果感觉耳朵痒或有异物,可使用专门的耳部清洁工具,或者寻求医生的帮助。
4、保持耳部干燥
在游泳、洗澡、洗头后,及时用干净的毛巾或纸巾轻轻擦拭外耳道,保持耳部干燥,防止细菌滋生引发中耳炎。
5、正确擤鼻涕
用力擤鼻涕和吸鼻涕,如果方法不当,会将鼻咽部的分泌物挤压到咽鼓管及中耳内,诱发中耳炎,进而影响听力。正确的擤鼻方法是:按住一侧鼻孔擤出另一侧鼻涕,然后再交换擤另一侧,动作宜轻而慢。这样既能清理鼻腔,又能最大程度地保护耳部健康。
6、劳逸结合,规律作息
长期处于高压状态,精神持续紧张,内耳会受到刺激,听觉细胞供血血管容易发生痉挛、阻塞,进而引发内耳供血障碍,听力下降就会随之而来。因此,要学会释放压力、调节情绪,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充足的睡眠,对维持听力健康至关重要。
7、及时就诊
如一旦出现耳鸣、眩晕、听力下降或耳内闷塞感等,应及时前往医院进行就诊,以免延误最佳治疗时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