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冬养三九补品旺,夏治三伏行针忙”。
三伏天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、潮湿闷热的时候,以天之阳补人之阳气,驱除体内风、寒、湿之邪气,是冬病夏治的好时节。
在三伏天行穴贴贴敷,俗称“三伏天灸”,是内病外治、治病求本的中医绿色疗法,特别是对调理体虚易感体质、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等疾病有较好疗效。
我院三伏天灸所用的药膏,是运用特定有效的中药组方调制而成,具有温煦阳气、祛散寒湿的作用。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与中医辨证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贴敷,刺激经络,激发阳气,调和脏腑,提高机体免疫力,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
末 伏 加 强:8月20日(星期五)
1. 呼吸系统疾病:虚人易感冒、哮喘、慢性支气管炎、慢阻肺、肺气肿;
2. 五官疾病:过敏性鼻炎、慢性鼻炎中耳炎、慢性鼻窦炎、慢性咽喉炎;
3. 颈肩腰腿痛: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肾虚腰痛、腰椎间盘突出症、膝关节炎、强直性脊柱炎、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。
4. 消化系统疾病:慢性胃炎、慢性腹泻、胃痛胃胀、消化性溃疡、慢性结肠炎;
5. 妇科疾患:各种虚寒性妇科病如:月经不调、盆腔炎、卵巢功能萎缩、附件炎、白带过多、腰酸酸软;
6. 其它:各种体虚怕冷、免疫力低下等而引起的各类疾病。
⑤ 疾病发作期(如发烧、正在咳喘、关节红肿热痛等)的病人;
⑦ 有严重先天性心脏病、严重精神病、糖尿病、恶性肿瘤等器质性疾病。
2. 贴敷当天禁食生冷、油腻、过咸、辛辣食物,特别是不要喝冷饮或吃冰镇食品。
3. 贴敷后皮肤均有热感,因个体皮肤耐受性不同,以皮肤感觉和耐受程度为观察指标,避免灼伤皮肤。
4. 贴敷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,严重者可外涂皮肤软膏以减缓刺激,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,应保护创面,避免抓破感染,发泡时搽烫伤软膏或前来医院处理,戒食易化脓食物,如牛肉、烧鹅、鸭、花生、芋头及戒食鱼虾、生鸡等易致敏食物。
5. 个别出现皮肤过敏者,可搽抗过敏药膏或来医院处理。
6. 天灸贴药治疗应坚持(每年三伏天灸和三九天灸均要贴药,中途不要间断),对巩固治疗效果、增强机体功能和抗病能力非常有利。
很多街坊留言问:错过了7月11日初伏贴,能从中伏开始贴吗?会不会效果没那么好?
中医科专家提醒,错过了初伏贴,仍可进行三伏贴治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