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人说:一年之计在于春!春天,万物复苏,草长莺飞,一个让人充满希望、心情舒畅的季节。但我们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春季也是是抑郁症的高发季节。
  每年的3-5月份,乍暖还寒,人的情绪如同天气一样具有较大的波动性。因为这个时期阳光较少、气压非常低,常常使人感觉非常郁闷。尤其南方的春季,经常阴雨连绵,天气光线较弱,人体分泌的松果激素较多,甲状腺素、肾上腺素的分泌浓度相对降低,人体神经细胞也就因此“偷懒”,变得不怎么“活跃”。人也就会变得无精打采,心情也不畅快。
  癌症患者是抑郁的高危人群
  春季不仅普通人易发抑郁,癌症患者也容易产生抑郁情绪。数据显示,癌症患者的抑郁发生率高达20%-50%,是正常人群的2-4倍;其中,14%为轻度抑郁,18%为中等抑郁,24%为严重抑郁。
  抑郁是肿瘤最爱的“加速器”之一
  这是因为对于肿瘤病人来说,患上抑郁症,不仅要饱受抑郁症状的困扰,而且抑郁症的负性情绪还可通过神经—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和机体免疫功能的降低促进肿瘤的进展,提高发生并发症的几率。
  抑郁会影响癌症治疗效果
  研究显示,负性生活事件、社会支持、情绪抑郁等心理社会因素会影响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。抑郁与焦虑患者免疫力明显低于非抑郁、焦虑患者,且抑郁、焦虑水平越高,患者CD4/CD8水平就越低,影响癌症患者的治疗效果。
  抑郁可能是影响癌症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,随着癌症患者抑郁程度加重,其生存质量会逐渐下降,尤其是老年癌症患者,他们的抑郁程度是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。
  抑郁与癌痛的发生也具有显著相关性
  癌症患者的抑郁不仅仅会在生理上增加治疗的疼痛敏感性、抑制免疫功能,还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发生,降低治疗依从性,改变生活规律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预后。
  癌症患者伴发抑郁典型症状
  患者内心非常压抑、沮丧、悲伤,情绪低落,感到无望、无助、无价值,甚至出现自杀的想法和行为。
  研究发现,国内多数肿瘤科临床医生缺乏对抑郁症的足够认识,未能及时诊断。再加上患者家属通常将抑郁视作患癌症后的正常反应,不知如何治疗,因此未受到重视。但国际心理-肿瘤学会(IPOS)提出:癌症患者的「情绪痛苦」应当被视为第六生命体征,并将患者的心理状态纳入癌症护理的过程中。
  如果已经中招,不必讳疾忌医,也不必直接缴械投降,应积极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。
  1、疼痛干预
  心理学在癌症的干预中,并非只能做些改善情绪的工作。事实上,疼痛干预包括生物反馈疗法、催眠、心理治疗、放松疗法、音乐治疗等等,通过对不同技术的应用,可以使癌症患者很大程度地减轻疼痛。
  2、抗抑郁药的使用
  抗抑郁药是许多癌症患者常用的抑郁症治疗方法。虽然这些药物很有效,但可能并不适合所有患者。
  在使用任何药物之前,都要请临床医生进行详细的评估和确认,千万不要擅自用药。
  3、心理治疗
  心理治疗或咨询可以以一对一的形式或在集体环境中进行。一些对抑郁症有效的常见治疗形式是认知行为疗法、接纳和承诺疗法以及人际关系疗法。
  4、坚持运动
  运动也可以帮助治疗抑郁症。大多数研究显示,每周至少锻炼三次是非常理想的。美国癌症协会建议,在癌症诊断后需要尽快恢复锻炼,但这对许多癌症患者而言可能很困难。
  5、寻求帮助
  寻求家人、朋友和社群支持,也是管理抑郁情绪的有效方法。家属理性看待癌症患者的心理问题,给予温暖和鼓励,是让癌症患者尽快康复的一剂良药。
  每一位与死神抗争的人都非常勇敢,但愿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做到真正用心去关注身边的癌症患者,给予他们尊重、接纳以及关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