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饮食结构的改变,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。
  最新数据表明,大肠癌的发病率位居全癌种的第三位,发病年龄也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。
  直肠是连接肛门的最后一段肠子,长约12-15厘米,是所有肠道中出现癌症的高发区。
 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国际肿瘤医疗中心康静波教授提醒大家:关注直肠癌,及时狙击癌症警报信号,定期进行肠癌的早期筛查,越来越重要!
  如此“可怕”的直肠癌,与其他多数癌症一样,在它降临之前,身体也会发出“信号”。
  直肠癌的早期症状
  腹胀、腹痛
  原因是由于肠道功能紊乱,或者肠道梗阻而致。部位多集中在中下腹部,多为隐痛或胀痛,还有渐渐加重的趋势,甚或表现为无规律的绞痛。
  便血
  因病变距肛门较近,血色多呈鲜红色或暗红色,且往往是血便分离。只在出血量较多时,才可见大便呈棕红色、果酱样。
  大约只有约36%的患者肉眼能看到出血。待肿瘤体积增大,影响粪便通过,可交替出现腹泻与便秘。出血量小,随着结肠的蠕动与粪便充分混合,此时肉眼观察不易看出,但隐血试验常为阳性。
  贫血
  当长期慢性失血,超过机体造血的代偿功能时,病人即可出现贫血这种,大肠癌的早期症状。肿瘤阻塞,当肿瘤长至相当体积,或浸润肠壁肌层时,可引起肠管狭窄,肠腔变小,肠内物通过受阻。
  随着肿瘤扩散浸润加重,肿瘤表面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,可导致患者出现贫血、低热、乏力、消瘦、浮肿等表现,尤以贫血、消瘦为著。
  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
  直肠癌患者大便次数可增多,但每次排便不多,甚至根本没有粪便,只是排出一些黏液、血液,且有排便不尽的感觉。当大肠肿瘤相对较大且有糜烂、溃疡或感染时,才可能发生大便习惯、次数的改变,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。
  如果癌肿突出向直肠腔内生长,导致肠腔相对狭窄,则排出的大便往往变细、变形,可呈扁形,有时变形的大便上附着一些血丝。
  腹部肿块
  腹部出现肿块可能是肿瘤本身,或者是肿瘤与网膜、周围组织浸润黏结的肿块。肿瘤本身的肿块的形态会比较规则,轮廓较为清楚。
  如果是结合的肿块,它的形态不甚规则。肿块一般质地较硬,有的可随肠管的活动而活动。
  诊断直肠癌需要做什么检查?需要做肠镜吗?
  康静波教授表示:“早发现、早预防、早治疗”是抗击癌症的三早方针,其中定期进行早期筛查是关键:
  1.指诊:最简单直观的检查方法,尤其是对低位直肠癌的检出率很高。
  2.实验室检查:大便隐血实验(初筛)、肿瘤标志物检查(CEA、CA19-9等)。
  3.肠镜:所有指诊怀疑的均应行肠镜检查,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明确诊断,一次阴性不能轻易排除肿瘤。
  4.CT、MRI、腔内B超:CT、MRI对局部浸润广泛的直肠癌及直肠癌术后盆腔复发的诊断有所帮助,可以直接观察是否肿瘤侵犯盆腔肌肉、膀胱、前列腺、盆骨。直肠腔内B超可较细致的显示直肠癌肠壁内、外的浸润深度,对临床研究是否需要作术前放疗等方面提供参考意见。
  最后,康静波教授温馨提示:虽然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,但其实结直肠癌早期治疗效果十分好,完全可达到治愈效果。因此,对于直肠癌应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原则。在此提醒大家,要随时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,出现以上异常情况,一定及时去检查,有条件的更应请外科或肛肠科医生检查。
  预约专家门诊或进行咨询科直接点击本链接或致电:020-37793915转6017
  专家助理热线:198 7511 4130
  地址:广州市白云区礼传东街1号广州中医药大学金沙洲医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