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艾滋病日——凝聚社会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

世界艾滋病日“珍爱生命,预防艾滋”

世界艾滋病日——凝聚社会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

艾滋病,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(AIDS),是人体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(艾滋病病毒,HIV)而引起的。

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。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,大量破坏该细胞,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。

世界艾滋病日——凝聚社会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

因此,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,并可发生恶性肿瘤,病死率较高。目前我国艾滋病年报告死亡人数居传染病首位。

迄今,尚无可以根治艾滋病的药物,也缺乏有效预防感染艾滋病的疫苗。一旦感染艾滋病,需要终身规律服药,会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健康损害,对学习、就业和家庭等方面带来较大影响。


艾滋病的临床症状


急性期

通常发生在初次感染HIV后2~4周,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,以发热最为常见。


无症状期

持续时间一般为6~8年,在此期间,可能出现淋巴结肿大等症状,但不易引起重视。


艾滋病期

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:腹泻,大便次数多余3次/天;体重下降,6个月之内体重下降10%以上;盗汗,神经精神症状,记忆力减退、头痛、精神淡漠,性格改变、癫痫及痴呆等。


艾滋病传播途径


世界艾滋病日——凝聚社会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

性传播

与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措施的性交(经阴道或肛门)或口交。这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艾滋病传播途径。性伴侣越多,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越大。


血液传播

输入受到感染的血液。合用受到污染的针头、针管或其他锐器。


母婴传播传播

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通过怀孕、生孩子过程和喂奶也可能会把艾滋病病毒传给胎儿或婴儿。


艾滋病“三大防线”


世界艾滋病日——凝聚社会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

防线一:预防经血液传播

● 严禁吸毒,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。

● 不要擅自输血和使用血制品,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
● 不要借用或共用牙刷、剃须刀、刮脸刀等个人用品。

● 要避免直接与艾滋病患者的体液接触,切断其传播途径。


防线二:预防经性途径传播

● 尽量少参加以饮酒为主的聚会,聚会时少饮酒,以免出现“酒后乱性”、“酒后失控”的行为。

● 尽量少去“酒吧”、“蹦迪”等娱乐场所,避免接受不熟悉的人给予的烟、饮料等,因为这些东西里面有可能隐藏着毒品之类成瘾物。

● 发生性行为时,要全程正确使用安全套,这样才能避免感染艾滋病。


防线三:艾滋病暴露后预防

未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员在暴露于高感染风险后,如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感染状况不明者发生体液交换行为,及早(不超过72小时)服用特定的抗病毒药物,降低感染风险。

暴露后预防应当在发生疑似感染行为后的72小时之内服用阻断药,服药越早,阻断效果越好。需坚持服用 28 天。


哪些行为是不传播艾滋病毒的?


世界艾滋病日——凝聚社会力量,合力共抗艾滋

● 食物、饮水、空气

● 公共场所的一般接触,如:同在一个教室上课,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、扶手,办公室的办公用品,工厂车间的工具,在影剧院、商场、游冰池等场所的一般活动。

● 礼节性、拥抱、握手。

● 公用马桶、浴缸。

● 蚊虫叮咬。

● 纸币、硬币、票证。


艾滋病可防可控不可怕。面对艾滋病,人类坚持向科学要答案、要方法。在掌握了更多科学知识和防治规律后,研究人员达成共识:艾滋病可防可控。让我们携起手来,共同努力,关爱生命,行动起来,远离艾滋。